根据最近公布的数据,新西兰报告称 2022 年大多数主要食源性感染都会增加。 

这些数据来自法定疾病监测系统 EpiSurv 和卫生部的住院数据库,两者是独立的。该报告由初级产业部 (MPI) 下属机构新西兰食品安全 (NZFS) 发布。

大多数 27 起疫情(2022 年有 253 起病例)与商业食品经营者有关,只有 5 起与消费者家庭准备的食品有关。全国范围内还爆发了副溶血性弧菌疫情,有 60 例病例,且没有熟悉的地点或供应商。

2022 年,弯曲杆菌、沙门氏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STEC) 和李斯特菌感染数量较 2021 年有所增加。建议的原因包括更多的海外旅行和放宽 COVID-19 大流行期间实施的限制。

弯曲杆菌和沙门氏菌
共有 5,878 例弯曲杆菌病例,其中 4,148 例估计为食源性病例,999 例入院治疗。

据报道,1至4岁儿童的通知率最高,而7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住院率最高。EpiSurv 有 128 份通知将海外旅行列为风险因素,而 2019 年有 394 份、2020 年有 66 份、2021 年有 7 份。

EpiSurv 的 11 起疫情中有 94 例病例,其中 3 起将食物列为可能的传播方式。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调查了另外两起疫情。其中两种与鸡肉有关,一种与虾有关,另一种与肝脏或未经高温消毒的奶酪有关。连续第二年未出现与生奶相关的疫情。

共有 750 例沙门氏菌病例,其中 371 例估计为食源性病例,212 例入院治疗。

2022 年,EpiSurv 中有 120 份通知将海外旅行列为危险因素,而 2019 年为 349 份,2020 年为 49 份,2021 年没有一份。1 岁以下年龄组的通知和住院率最高。

对 654 例通报病例的分离株进行了分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和牛病沙门氏菌。

在五起疫情中,三起报告称食物可能是传播方式。一起鼠伤寒沙门氏菌事件影响了 25 人,与前往斐济、机场或飞机食品有关。另外两起病例共 13 例,其中 8 例住院,每次爆发都有 4 例。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调查了另外两起沙门氏菌病例群。

一场疫情与进口芝麻制品有关。临床分离株的测序显示,病例具有相同的序列类型,并且与欧洲爆发的叙利亚芝麻产品疫情密切相关。此次疫情导致芝麻酱和酥糖被召回。产品测试发现存在金坦博沙门氏菌、阿姆斯特丹沙门氏菌和猎户座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
共有 1,022 例大肠杆菌感染,其中 390 例估计为食源性大肠杆菌。共有 1 人死亡,67 人住院治疗。

1至4岁年龄组的STEC感染报告率最高,其次是1岁以下年龄组。对 694 例通报病例的分离株进行了分型。在 707 个分型分离株中,259 个为大肠杆菌 O157,448 个为非 O157。与往年一样,最常见的非 O157 血清型是大肠杆菌 O26:H11 和大肠杆菌 O128:H2。

据报道,19 例 STEC 病例出现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HUS)。相关血清型主要为O157:H7和O26:H11。

在五次疫情中,其中一场有三名病人,食物是可能的传播方式。它与移动食品单位的火腿或肉类披萨相关。

EpiSurv 报告了 39 例李斯特菌感染和 6 例死亡,但医院数据显示有 40 例患者入院。70 岁以上年龄组的李斯特菌病报告率和住院率最高。

其中一次疫情于 2021 年 12 月开始,但于 2022 年报告。有 2 例确诊病例,1 例死亡。芝士被确定为可能的来源。该批次产品检出李斯特菌,已启动召回。

其他病原体和疫情亮点
据报告,一人感染地衣芽孢杆菌和巨大芽孢杆菌。可疑来源是一家食品服务店的蔬菜三角饺,因为该食品有难闻的气味。萨莫萨三角饺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呈芽孢杆菌属阳性。

在一次与进口冷冻浆果相关的全国性疫情中,总共报告了 35 例甲型肝炎病例。该事件持续到 2023 年。在 2022 年的病例中,有 7 例不记得吃过进口冷冻浆果,很可能是二次传播。在一名患者打开的冷冻浆果袋中检测到甲型肝炎病毒。

五起诺如病毒爆发记录了食物或食品处理者作为可能的传播方式。卫生官员调查了另外两起疫情。可疑来源包括沙拉和牡蛎。

2021 年至 2022 年期间,副溶血性弧菌爆发有 60 名患者。据报道,有 40 名患者食用了生的或半熟的海鲜。一次组胺爆发影响了两人。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还对另外两起疑似组胺(鲭鱼)鱼类中毒事件进行了调查,其中一起发生在 2 月,另一起发生在 2022 年 4 月,六起案件。

有两起因雪卡中毒入院的记录。接获两宗疑似有毒贝类中毒个案。其中一箱是生的、休闲采集的基那,另一箱则食用虾、蛤和小龙虾。

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了一次疫情,有五名患者。该事件与供应给学校的可能未煮熟的鸡块有关。一次志贺氏菌爆发导致两例病例,记录来自太平洋岛屿的干金枪鱼可能是感染源。一场贾第鞭毛虫疫情导致四人患病,与生牛奶有关,但没有采集牛奶样本。病例也居住在农场,因此动物接触可能是一个因素。

数据来源:本站,禁止转载

小程序名称:食品业供需数据库
在手机上打开微信,扫描上方的小程序获得更多价值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