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江西一所高校的食堂爆发了一起备受瞩目的食品安全事件。在那一天,一位学生在食堂餐点中发现了一块疑似老鼠头的异物,这一发现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然而,初期官方通报声称这个异物是鸭脖,这一结论引发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

江西省政府随后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深入调查此事件。调查结果表明,最初的"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调查确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事件承担了主要责任,相关企业负有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应承担监管责任。

#3·15曝光假泰国香米#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起假冒"泰国香米"的事件,该香米的香味是通过添加香精合成的。香精大米是指在常规大米生产过程中人为添加香精,以赋予其香米的风味。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明确规定"大米中不得添加食用香料或香精"。因此,香精大米实际上属于违规产品,不得制造或销售。

香米是一种具有独特芳香的高质稻谷品种。香米的香味来自其自然含有的正己醇、1-辛烯-3-醇、苯酚、4-甲基苯酚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生成与种植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在一些特定的地理位置才能种植出真正的香米。

#蓝环章鱼频繁登上餐桌#

2023年1月16日晚,一位顾客在火锅店用餐时发现一种形态类似章鱼并带有斑点的生物,起初怀疑是蓝环章鱼。经过确认,这的确是蓝环章鱼,又称豹纹蛸。此事件之后,各地陆续报告章鱼中出现蓝环章鱼:广东省的一家山姆超市销售的章鱼中发现疑似混有蓝环章鱼,海南省三亚市的一位消费者在海鲜市场购买的鱿鱼中也发现了蓝环章鱼,还有上海市的一位消费者在寿司店品尝煮熟的蓝环章鱼。

蓝环章鱼富含剧毒,不能用于食用。其分泌的毒素包括河豚毒素、透明质酸酶、组织胺、色氨酸等物质,其中河豚毒素是最主要且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大多数毒素在高温下难以分解,即使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导致中毒,危及生命。

#拍黄瓜事件引发热议#

最近,各地餐馆因"拍黄瓜"违规行为被罚款的案例频繁登上热搜,引发了社会对相关市场管理规定是否合理的广泛讨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强化食品经营安全监管,确保食品经营者承担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了《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该《办法》侧重解决企业反映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做出了许可简化的规定。《办法》秉持务实的态度,充分考虑食品行业的特点和社会期望,有效平衡了食品安全和市场主体活力之间的关系。

#两女子因食用凉皮中毒,一人不幸身亡#

2023年7月15日,一名当事家属在采访中表示,小兰(化名)和小兰的舅妈是在7月3日购买的凉皮后,吃完后感觉味道有异,怀疑可能变质。第二天早上,小兰的舅妈出现不适症状,被送医救治,而小兰则在当晚也出现不适症状。尽管经过住院治疗,小兰的舅妈不幸去世,小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情况堪忧。医生告诉家属,两人中毒是由米酵菌酸引起的。

米酵菌酸是一种线粒体毒素,毒性非常强,对胃肠道黏膜和神经血管有剧烈刺激,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危害极大。一旦中毒,即使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科技与狠活儿:食品添加剂再次备受争议#

一段短视频中,博主使用食品添加剂制造了一种“丝毫没有豆子和黄豆的酱油”,这一视频迅速引起了对食品添加剂的广泛关注。博主以“科技和狠活儿”的方式宣传,迅速走红,但也引发了争议。最近,博主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到自己不是专家,也承认之前的一些视频内容夸张不严谨。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指出,这种宣传将食品添加剂再次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不等同于非法添加物,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他建议加强网络监管,以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食品企业也需要从自身做起,加强产品的安全和健康科技内涵。在这个问题上,各方应继续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进行科学和理性的认知,不参与传播谣言。

#预制菜引发消费者争议#

预制菜因其便捷、多样性和降低成本等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尝试引入。然而,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质量和口感提出了不少争议,其中包括品质参差不齐、口味不佳以及标识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此外,一些餐饮企业可能故意或无意地隐瞒使用预制菜的情况,导致期望享受厨师现场烹饪的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在此背景下,公众呼吁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探索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共同研究并制定预制菜相关的标准,以确保食品安全的底线,保护消费者的舌尖上的安全。

#引发争议!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宣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然而,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宣布“维持阿斯巴甜的原有风险评估结论,即在目前的剂量和使用范围内,不会对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

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40mg/kg。这表明尚不足够科学证明阿斯巴甜对人类致癌性的证据,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通过控制和管理阿斯巴甜的用量,可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

#罚款百万!太原醋厂冰乙酸勾兑食醋销售全国#

2023年7月27日,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召开了关于“发挥‘四大检察’职能 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了5起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一起引发广泛关注的案例。这起案例涉及太原市清徐县的一家醋厂,他们使用不适于食醋的冰乙酸勾兑成食醋,并销售到全国各地,最终被罚款百万元。

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1月,该醋厂的实际控制人武某明知冰乙酸不适用于制作食醋,仍然向刘某等人购买冰乙酸,并将其勾兑成食醋后销售到全国各地,销售额达到了675,862元。2023年4月,清徐县人民法院做出了一审判决,以生产和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X醋业有限公司罚款40万元,并要求承担101,3793元的惩罚性赔偿。此外,判处武某等14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四年不等,并处以罚金。

数据来源:本站,禁止转载

小程序名称:食品业供需数据库
在手机上打开微信,扫描上方的小程序获得更多价值资讯。